English

中国老照片

2000-04-20 来源:光明日报 金伯宏 我有话说

1990年我结束在美国9年的摄影生涯回到北京,在随行的诸多行李中有一个纸箱里装的是我在美国多年收藏的中国历史照片。这些照片拍摄和制作的年代是1860—1910年,摄影师有苏格兰人约翰·桑森(JOHN THOMSON),他从1862—1872年在中国旅行6千多公里,拍了上千张照片。还有在香港开业的最早的华人摄影师阿方等。部分照片的作者姓名已不可考。拍的内容大都是当时的风光、人物和历史事件等。

我收集这些照片原因有二。一、早年照片照在金属片上,1850年前后发明了拍摄负片再由负片印照片的技术。当年的负片用的是玻璃板,拍摄前将鸡蛋清和感光剂调制的液体涂在玻璃上,然后进行曝光,照片则印在自制的薄如蝉翼的纸上。摄影师外出常常带着几百斤重的设备、玻璃板、鸡蛋、野地暗房等,拍照是一件费时费力费钱的事,因此拍摄之前摄影师大都经过周密谨慎的构思、取景、构图、用光等,这一段时期拍出来的照片无论从技术还是从艺术上都达到了高峰,并成为欧美许多重要博物馆及收藏家们关注的重点。美籍香港移民刘洪均先生从5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老照片,到90年代已收集超过千张,成为中国老照片最重要的收藏家。他带我到他诸存照片的位于纽约一家银行地下室的金库,用了两整天,将他的收藏一张张展示给我看,这无疑使我开始关注起中国历史照片。可惜的是1995年他将全部收藏拍卖出手。到1890年前后发明了胶片和胶卷,蛋白乳剂感光技术逐渐被取代。我是中国摄影师,这一时代的中国照片与我的渊源关系不言自明。

二、这些照片有如中国的外销瓷,产自中国但并没有真正在中国流通,很多外国摄影家拍完便统统带走,在欧美地区出版发表。这些照片很多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中国各方面的面貌,有些则成为记录历史的珍贵史料。过去中国的一些出版物和展览会刊用这些照片时,大都从外国的印刷品上翻制,图像质量很难令人满意。当我看到原件时立即爱不释手,可惜由于这些照片本身数量就不多,又因时间久远,所以我80年代到美国时已很难寻到。在几个美国专做旧照片生意的朋友帮助下,我陆陆续续收到了近百张。其中十张有关香港和澳门的照片于1998年捐给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

近几年老照片的历史性、真实性和艺术性被越来越多的国人认识,美国、法国等早期摄影家拍的中国历史照片在全国各地展览,有关老照片的书也出版了不少,有识之士开始注意对于历史照片的收藏,拍卖行也尝试把老照片推向市场,并且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或许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19世纪的老照片流回国内。

我收藏的部分老照片现在在北京红堡摄影大厦展出,网友们可在中国收藏家(www.sino—collector.com)网站上浏览。

1873年英国出版的约翰·桑森中国摄影集,对这个工厂照片有一段说明,简译如下:1684年东印度公司获准在广东河畔的一小片地上设厂营业,英商及其交易活动必须在此范围内进行。虽然中国人对他们有很多限制和沉重的关税,但是所获利润巨大,只要一两次到货生意成功,商人便可富足得退休不干。1839年英国对华宣战,英军占领广州并在1841年签定南京条约。1856年中国关闭广州反对外国人,并在当年的12月15日将此工厂烧毁,12月29日英法联军占领广州一直到1861年。此后英国租借“沙面”,英国人对自己当年向中国倾销鸦片的罪行一直是遮遮掩掩不肯承认,这段自我吹嘘的说明多少也露出了一点暴利贩毒的马脚。而这张照片拍下的正是英国东印度公司鸦片战争前在中国的大本营。(见右下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